2018年7月9日 星期一

[ 教育理念 ] [ 生活哲學 ] 我們理想中的生活與社會:與周遭自然與人一起共好共榮

緣起

一直想說我帶孩子共學也三年以上了,想要重新寫一下自己對於與孩子一起生活與學習時,所抱持的想法與願景,也說了一年了吧還沒動工~

終於在暑假第一個營隊活動(是由 友善南庄工作室  主辦的  森林的亂蓋派對  的第二梯次有開放親子一起來的)四天三夜結束之後,我決定不吐不快一定要趁熱寫下來這些深刻的感受 !!
(活動參與者文躍拍攝)

在山上的森林中,大地母親透過藍天與大樹、溫暖的陽光與清涼的雨水,廣闊的空間與和煦的微風,照顧著我們。我們也彼此照顧著彼此,不論大人或是小孩,不論你的能力是多少或哪一方面,當然更不論你的高矮胖瘦膚色種族或喜好。我們希望你好我也好。

早上我們用炭火燒水及煎蛋,輪流負責製作早餐。(活動參與者文躍拍攝)

孩子是跟我們一樣的、完整的人,只是有些特質與大人不同

在我的觀念中,孩子是與我們大人一樣的獨立的人,雖然依據孩子的年齡不同,他可能在能力上有需要大人協助的部份也不同。
但孩子和大人一樣每個都有不同的個性、不同的喜好,有他可以做到的事情、喜歡的事情,也有他討厭的東西、或是偷懶不想做的時候。

因此我對待孩子就像對待我的成人朋友一樣,如果他可以做得到的事情,只是因為偷懶不想做,要我幫忙的話,我會拒絕(即使我有能力幫忙)。因我認為在這樣的時刻我一旦幫忙他,其實是阻礙他的成長的。也許他靠自己的能力慢慢練習,就會越來越進步。

而生活,一直都是靠每個人願意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來慢慢完成的啊~

如果他真的需要我的幫忙,但我實在是當時沒有時間或是心力幫忙的話,我也會如實地告訴孩子我目前沒辦法,但是我多久以後或是哪件事情做完以後我是願意幫忙的。如果他不想等的話也可以找別人幫忙。(如果成人朋友需要幫忙我也是一樣的作法)


如果我們要決定一件事,而這件事是關係到我和孩子雙方的話,我會用他可以理解的詞句告知孩子目前我已知的資訊,然後也說明我的建議、我的意見,但仍然開放他提出他的觀點、想法、感覺,然後雙方一起討論,以達到我們都樂意看到的結論。(當然,這討論的過程不容易,也需要花很多時間。這也是我們大人在體制內權威式教育長大時所養成的習慣中,不太容易在彼此意見不同的時候彼此開放心胸地互相理解對方,民主地做決策。也就是說大人之間,或是大人和小孩之間,要共同決定都是不容易的。)

如果我們相信,眾人共同的決定,會比單獨由一位獨裁者(或說領導者自己)做決定,來得更能符合眾人的需要,也可能會帶著大家往更好的未來前進的話,那我們也許就願意花時間,願意培養自己的耐心,慢慢地跟大家一起共同決定。

當我們想一起建造屬於我們的森林遊樂場時,有想法的人就提建議(不論大人或小孩),有想做的就嘗試做看看,大人和孩子是一起出力、互相協助,都各有成長的。(活動參與者淑梅拍攝)


而孩子與我們不同的特質呢?

其一:在我的經驗中,孩子是非常活在當下的!

也就是說如果環境是對他來說有安全感的話,他會非常自在且專心地投入在當時他想做的事情、想觀察的、想參與的情境中,但也許那只是一個下雨的時候屋簷慢慢低落的水滴,或是在沙地上用樹枝畫出腦中所想的具象或抽象的圖畫。
因此他們會熱情地投入在有興趣的探索中(體能上的、或是思考上的),樂此不疲。覺得時間一下子就過去了,而且常會不想轉換到另一個情境中(雖然可能也是他喜歡的事情)。

當他們具有上述讓我們所羨慕的特質的同時,也表示他們可能不太擅長計畫或規劃,對於未來所將會發生的事情~
例如說如果很開心的淋雨、在雨中跳舞玩耍的話,等一下全部的衣服溼透,風大或是天黑氣溫降下來以後,可能會覺得冷。這件事他可能還沒有想到,就直接去淋雨了。

也可能他在投入的當下,沒有觀察到在同一個環境中的其他人(大人或小孩)在做的事情、可能會被他影響到的、或是可能可以協助他更快更方便的。也因此有些人會稱呼孩子為『小屁孩』,覺得他們不會看臉色、或是『白目』。

而如果我們願意的話,我們(不論是不是孩子的爸媽)會提醒孩子,如果妳..........(怎樣做)的話,他(或是某件事)可能會...........(怎樣怎樣發生)。然後讓他依據這些新的資訊,做出自己的決定。
當然,如果他還是決定了某些會影響到他人的行動,也可能會發生的後果就由孩子去承擔。

(前提是:1.這個決定的後果是他可以承擔的,例如說:別人會哭、或是別人會生氣、會對他有強烈的批評語言。但如果結果是會影響孩子的重大安全時,我是不會讓孩子決定,而是會強制影響他的行為的。
2. 這個決定是關係到他本人,就由他個人決定。如果某個決定會影響到我和孩子,那就是由我們兩個協調決定,而非孩子個人可決定。)
我們合力完成了六個關的森林遊樂關卡,孩子非常喜歡,每天早上起床就想去玩。
我們只是用簡單的繩子、疏伐的木頭,當然還要加上許多許多的熱情和時間。(文躍拍攝)

其二:孩子是比大人更自在、更容易真實表達的

在還沒有受傷、社會化之前,孩子非常勇於說出自己所想的、感覺的:
可能是我喜歡妳、我愛你,這種甜蜜的話。
或是:我這幾天非常快樂、今天的飯菜是我吃過最好吃的了!
也可能是我討厭妳、我不要跟妳坐在一起、或是你好胖、戴這個眼鏡好醜,之類會讓人聽了有點不舒服的話。

這也是有些人覺得孩子很白目的原因。

但『如實表達』是多少大人在長大以後的心願啊!很想要達成但卻非常困難改變自己的習慣。我們已經被內化了的、怕別人受傷、怕自己丟臉、怕很多很多『真實』所可能引發的自己不想要的結果。

我們能否跟孩子一起學習,如何能夠真實地表達自己,同時又可以透過適合的時間點、適合的詞句,來讓我們想傳達的對象也能感受到我們的愛與善意,同時又能理解雙方可能不一樣的觀點或是讓對方了解他本來沒有察覺到的我的感受呢?

因此,
當我遇到兩個孩子在爭吵、或是有衝突的時候,我會覺得這是一個對於雙方來說絕佳的學習機會。我希望孩子能有機會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並且幫助雙方接收到對方所說的意思(當孩子在氣頭上的時候,往往會忽略對方傳達的訊息,而只聽到自己想聽的。所以需要旁人的協助提醒,也需要時間)。

當孩子能理解對方的感受或想法時,接下來要怎樣解決? 那我就會交給孩子們自己決定了。
不是誰應該跟誰道歉,也不是誰對誰錯,通常都是雙方各有原因與堅持的點。只要孩子自己想開了,或是想出可以讓自己和對方都願意的解決方式,他們很快就能和好。


還有,我們要記得好好珍惜!
如果妳知道對方是如此真誠的對待妳。

我們想創造的環境:共好共榮

其實,如何對待孩子,也與我們大人之間如何互相對待,絕對是息息相關的。

朋友問我為何要千里迢迢的搬到南庄(蓬萊),或是我在先生還沒搬家的時候要每週往返竹東和蓬萊,騎車快兩個小時?因為我找到了一群覺得可以一起努力共創理想中的生活的朋友。

上一篇(社區一家申請計畫)中我曾經提到的魔法樂園村,我希望和魔法村的朋友們一嘗試著能互相尊重、又互相支持,就像家人一樣的關心彼此、重視彼此想做的事情。

我們也希望透過每一次對外舉辦的活動中,去體現這樣的彼此互助、共好共榮,
讓更多人可以參與這樣的美好實踐。


以對待孩子的方面來說;
我很希望在孩子周圍的人,都能理解孩子的特質,在有時間有精力的時候提醒孩子、或是回到自己的童心跟孩子一起玩。
孩子被支持著去探索周遭、去發展自己的能力。同時也學習著如何不要跨越別人的界線,或是不小心踩到(對方的界線)的時候願意幫別人呼呼、照顧對方的心情。

而同時,每個大人也都能 "做自己想做的事",因為周圍的人都會一起共同支援孩子的成長。

大家互相支持,互相鼓舞,互相協助,共同生活,一起完成想達到的目標,
可能在群體中有些人會發起(想做的事情登高一呼)、有人擅長不同的能力,有人在協助中探索自己想要的。

山上的物資不容易取得,生活需要更多的力氣,但我覺得某種程度也促成了更多彼此的互助與合作,珍惜使用與互相協調。孩子則說森林裡面很容易找到有趣的事物。(照片中是此次營隊的物資中心,照片由文躍拍攝)

大家輪流負責煮食午餐和晚餐(活動參與者文躍拍攝)

下雨的傍晚,透過營火的溫暖,和彼此的互助,我們一起度過。
小小的小孩也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中自在且安全地探索與成長。(文躍拍攝)

共創理想中的未來

曾經有人說過~你的每一次消費行為,都在改變世界。那是藉此提醒我們:要支持友善環境的小農、要支持願意提供環保餐具的店家,或是不買速食店、不買皮草、不買那些用壓榨童工來製造出的可可粉等等。

而我也相信,
我們也透過每天的生活、每天的反思與行動,在建構著未來的社會。

妳希望一個友善孩子的社會嗎?那妳可以先友善的對待周圍的孩子。
妳希望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嗎?那妳可以先在周遭的小團體中創造每個人都能發出聲音、被尊重、共同參與決定的民主氣氛。

如果,妳有所感動,
就把妳所收到的愛與感動,傳遞出去,讓更多人感受到。

也許透過共同的努努力,我們能創造出理想中共好共榮的社會,能共同面對未來巨變的自然環境(像是昨天看到 日本的暴雨和水災,一定會越來越常發生)。



工商廣告時間;

未來我們會陸續進行更多分享的活動或營隊,歡迎大家關注與追蹤,以便能即時安排自己的行程不會撞期。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