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新家長的話

給新家長(和孩子)的話:

*為什麼毓惠想做這些事?

親愛的爸爸媽媽~

  每一次看到孩子的真摯笑靨,專注地投入當下的那種快樂,我就會覺得可以陪伴他們真是幸福!  (我自己還沒有小孩,但未來將會有)

  但每一次看到孩子和同伴爭執而鑽進牛角尖出不來、或是和父母的期待不同而受到責罵與委屈時,我就會希望自己有力量可以幫助他們。幫助孩子長出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是好的,也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或想法,讓周遭的世界朝著希望的樣子轉變。當然,也希望孩子有能力和意願,為周遭的人做出一些貢獻。

  所以,不論多累,不論收入有多少,我希望自己每天每天,都能陪伴孩子,也都能讓自己更有力量去幫助孩子和家長。


*毓惠可以提供的協助

PS.在2017年9月~ 2018年6月期間,暫停下列2、3、4 服務。2018年7月開始,恢復 3、4 的活動開設。

1.親職教育諮詢(視情況將評估是免費諮詢或收費服務)。

2.國小學童的課後共學(一~六年級,上課日的下午,收費)。  (此部分更詳細說明

3.在家自學的單日或多日共學規劃與執行。

4.假日活動(含週末及寒暑假),不定期規劃,週末的活動大約每個月一次(亦可洽談固定舉辦的可能性)。寒暑假則有多種活動可選擇。

不論平日共學或假日共學,共學的內容可能包含:自製玩具、藝術創作、故事創作與表演、桌遊或戶外探險等等。

共學的內容僅是媒介,主要目標則是讓孩子對於自己的生活、自己有興趣投入的事物,產生熱情並願意付出心力、且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另一個重要目標則是協助孩子有機會練習與同儕之間的相處,能夠如實地表達自己(想法或感覺),並能傾聽和理解別人的想法或感覺。我們相信,在這樣的「自主」能力培養之下,孩子能夠面對未來變化萬千的環境,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路。

*毓惠的教育大夢

在民國100年,我從受雇者轉為「獨立教育工作者」(沒有老闆,亦無工作薪資的保障),支持我下定決心的是一個對理想教育的想像,當時我稱之為「教育大夢」:

“ 說是大夢其實也不大,只是因為這個夢需要許多的資源與眾多家長的牽成,所以需要一段時間的累積、以及人事時地物各方面的適時出現,才有可能實現。
我心中的理想教育:
環境將是在一個充滿人文氣息與自然環境豐富的場域中(具體的想像是一個鄉下的四合院,但屋內有許多許多的書籍與影片),
人物是一群充滿好奇的大人與小孩,
獨自或是成群地在做著自己好奇而探究的事:不論是閱讀、做科學實驗、或是討論自己關心的問題、計畫著要拜訪哪些地方與人物,種植可食用植物(這個以後會再解釋),當然還有在空地或是草地上嬉戲、打拳、跳舞等等那種身體的自由奔放。
更細緻來看:這裡的孩子眼中都有著好奇而清澄的目光,大人和小孩都有照顧自己以及關心別人的能力與意願,沒有恐懼或是害怕,充滿想像力與實踐的渴望。 ”

當時我也設定了一步步  實踐我的教育夢想  的步驟,現在看來也許需要修改了。大致上目前應該是 屬於第二階段。


*毓惠的專業成長背景

先暫時寫下簡短介紹,容我之後補充~

1.清華大學  化學系畢業(生命科學輔系)
2.數理教育研究所(國立台北師範學院,今日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之「科學教育組」畢業。
3.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全人中學(全台灣第一所體制外中學)之科學教師。約三年半。
4.(台中)道禾實驗學校,國小部導師和自然老師、國中部生物科教師。
5.帶領台中的國中階段自學生,進行科學課的共學。



* 2014春季開始   平日共學中的某一天  and 假日活動(包含暑假、寒假)的 共學地點 在:

 竹東共學教室  介紹

2014年春天:每週五在竹東共學
2014年秋季:每週三在竹東共學
2015年春天:每週三、四在竹東共學
2015年秋天:每週三在竹東共學
2016年春天:每週三在竹東共學
2016年秋天:每週一在竹東共同 ( 每週三在沃野)


* 若想瞭解更多,請看右方側欄(靠最下方)過往的痕跡 下方有兩個部落格~

聯絡方式:亦在右方側欄(靠中間處)。  歡迎與我聯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