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6日 星期六

2016 特色共學課程:農村學堂一部曲(與沃野合作的週四下午共學規劃)

如果農村能成為一個學校.... ?

 (標題與下面這封信,是沃野許嵐婷撰寫)

親愛的爸爸媽媽:

如果都市內的學習,已使我們分割了知識與實用技能,甚至遠離土地、疏離自然、捨棄生活學習,沃野與毓惠的合作,想要重啟您對學堂的想像。 

沃野為了尋找水源乾淨、空氣清新的環境,才搖搖晃晃地來到了新竹的偏鄉油羅村,這裡的水圳清澈的還能見得到魚蝦和螢火蟲,夜晚的車聲稀少,有的是整夜不停 的蛙鳴蟲叫。 

農村的人們事事不便、也就事事自己來,造就了一身五花八門的武藝,其實仔細的下去分門別類,生火炊飯是物理與家政課,種植作物瞭解環境是生物與地理課,與 長輩互動了解當地的故事是歷史課,一群孩子在這裡合作學習合作完成任務,是團隊合作與磨練心性的核心能力培養,過幾年,孩子慢慢長大,大的再帶著小的,從 學習走到付出。 

我們不需要硬生生的課本教學,我們用自己生活的方式帶孩子共同體驗,在共同操作的過程中,用身教、溝通、傾聽,陪伴孩子犯錯、引導孩子思考、共同解決問 題。 這是我們對於農村學堂的想像,期待你們的參與讓我們圓滿。






(以下為共學資訊,由毓惠撰寫)

2016春季  共學仍和上個學期一樣,孩子參加一個下午的共學,家長以單次500元的費用來支共同分擔共學所需相關支出(含人力、教材和點心等)

而長期參加的家庭,可以用月繳(4次為1800,5次為 2250元) 的方式讓孩子參與共學,但若臨時請假(非病假或喪假等不可抗力的因素)則不退費,將預繳的費用拿來支持獨立教育工作者維持穩定的生活,以繼續耕耘理想中的教育

週四共學,早上10點至12點是 『共養孩子』的媽媽們帶領孩子所共同組成的共學團體,地點和下午共學相同,但沒有規劃主題活動,完全是由孩子主動探索環境、與和同儕互動。

週四下午(13:00~17:00),由嵐婷和毓惠合作帶領,佳祺擔任助教,最多可收到十位小孩共學。 

下午由大人規劃與帶領的主題活動內容,大約是1至1.5個小時左右。其他時間是由孩子自由探索與決定想做的事情。









週四下午規劃的具體 (主題活動)內容:
(2月25日開始的前四次共學)


1 認識社區 唯一的雜貨店,農村的好夥伴狗狗,社區信仰的中心,樟樹,油羅溪,我們的基地。 

2 小小農夫   春天是種植的季節。 
到處看看有哪些植物正在發新芽,找一些長輩訪問可以種什麼,怎麼種?種下一部分嵐婷準備好的種子) 

3 如何照顧植物喝水? 
將原先長大一些的苗移植到土裡,討論種植的區塊怎麼澆水比較方便?
認識周圍水路,上去看看油羅溪) 

4 小小農夫   水稻田的小幫手 
插插秧、補補秧、採溝、看看福壽螺的情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