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這樣的~
在寫作業的時候,女孩們常常會忍不住地聊起天來,我們能做的就是提醒他們(若一直講話會延後一起玩的時間)以及關心每個孩子作業的進度並鼓勵孩子完成自己的任務。
這天,不知誰提起的,安和希說等一下要玩角色扮演的遊戲,好像是某一部卡通裡面的貓咪角色。後來又加入了書。
而心願很想加入一起玩,希卻強調故事裡面的角色只有三個,無法增加。但是甜心在不久之後加入了,這讓他們原先三人(安和書都有附和希的說法)說 "無法再加人了" 的限制破了功。
我其實知道小女孩們常有小團體的需求,就是藉由 "我們幾個是一起的" 來確保自己有朋友,而這個 "同一國的" 要成立的時候,則必須有一個相對來說是 "不同國的" 角色,才容易達成。有時候,大人(在共學的時候就是我)會被分配到那個不同一國的角色,孩子們會故意在我面前說要講秘密然後不給我聽(有點類似惡作劇的開玩笑)。還有其他的例子,在這先不一一列舉;但我通常都可以瞭解他們的目的並淡然處之。
因為需要小團體的人,有可能在內心其實是沒有安全感的,亦或是他曾經有被排斥的經驗;亦或是他沒有足夠的信心,可以一個人也玩得很開心。我知道要 "治本" 地解決這種需要小團體的需求,是一件需要慢慢來、急不得的事情。
但對於很想要朋友的心願來說, 這樣不被接納(在一個遊戲中)的情況,會引起她很強烈的情緒。首先要照顧的,是那不舒服的感覺。
怎麼幫助他們呢?
1.我先跟希說:她可以自己決定、做選擇,要當一個怎樣的人?說些什麼話。
我只是想要提醒她想一想:如果她自己在某個團體中,被別人拒絕加入遊戲時的感覺是什麼? 然後用這樣的感覺,去想像心願現在的感覺。
2.我協助心願釐清自己的感覺:想想看自己不開心的原因,是因為被別人拒絕?
或是想要一起玩角色扮演的遊戲但卻不行?
先聽她說說內心的感覺,然後陪她一起想辦法:
例如說:可以先找別人玩嗎? 或是我們想一個更好玩的遊戲,邀請他們一起來玩?
(因為我的經驗是:孩子的小團體其實很容易打破,只要有一些契機。這天的稍後也證實了這個猜測)
3.因為東東也沒有被邀請在這個遊戲中(比較晚來),所以我也跟他聊聊遇到的情況,確認他的感受與想法,並與他討論可以怎麼面對?(可以先找別人玩嗎? 或是我們想一個更好玩的遊戲,邀請他們一起來玩?)
我們還一起在大草坪找到了他想找的羽毛(希喜歡在草坪上找鳥的羽毛,其他孩子也被影響,跟著找),其實不容易找到,但仔細地找還是找得到,找到時的成就感很大。
4.到了公園時,當東被三個小女孩圍攻(是沒有惡意的、在遊戲的狀態)時,
我先與他確認:他是想加入遊戲的,然後我就開始假裝跟他一國,去保護他或是假裝與三位女生對打,用遊戲來化解寡不敵眾的失衡狀態。
5 有一段時間,安安拿出特地帶出來公園的摺紙書,開始在公園的長椅上摺紙(是一隻爬樹的猴子呢)。而因為安安暫時無法在小貓的角色扮演遊戲中,所以希覺得人數不夠(沒那麼好玩),就找了心加入來當小貓,因此打破了小團體。後來就都有一起玩了。
孩子在公園玩了什麼呢?
除了公園的溜滑梯、盪鞦韆之外:
孩子用阿勃勒的果實在地上寫字、挖土和土裡的東西。 |
東畫了超大的恐龍腳印 |
此篇文章未完成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