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特殊而難以取代的美好經驗
2014年 1/21~22 竹東生活營
該怎麼描述這兩天一夜裡面所發生的大大小小數十件事情、還有可能上百段有意思的對話呢?!
我只能告訴自己:無法把所有的都包含在內,只能做到一些切面,設法呈現出整體的樣貌,那就夠了。要不然我就會無法下筆啦~
第一天:
我們等全部的孩子都到了以後,說明這個營隊是「不打人、不罵人」的,但還是有一些團體要遵守的規則~包含身為主人的我對於空間的規劃(說明教室空間的範圍)、物品的使用(教室內可自由取用,教室之外的地方可以看但不能自己拿,需要的話要跟大人借用),還有注意事項(關於安全的),需要他們為自己、為他人想清楚行為的後果。
然後我們先解說了今日行程,說明這是建議,可以調整的。
而孩子迫不及待的想出發去樹屋探險啦!
![]() |
*這是在大鄉里的「自然步道」研究路的入口處附近,這個樹屋是社區的小孩和大人合力搭建的喔。 |
[小故事:走路去樹屋的路上]
1.全長大約20~30分鐘的路程,一開始是在馬路邊,我們練習著又能自由行走和聊天、又能注意自己的安全。然後經過一座土地公廟,我們請土地公保佑這兩天順利安全。我會先預告接下來會看到什麼,請孩子們尋找:包括了路邊一間「雨果國際學校」、OK便利商店(也就是研究路右轉),還有接下來一根根畫在電線杆上的長頸鹿(寫著「大鄉自然步道」)。因為找著、找著,路途也就因此充滿了樂趣。
2.我會讓喜歡走快的大孩子帶路,並請他們在回頭看得到我的距離內,讓我確定他們是安全的。
當然,途中也有小小的迷路(錯過了一根長頸鹿電線杆)後來又修正路線,或是碰上了另一群大人小孩而混亂了一下,但大致上孩子都很有興致、也有能力,為自己和同伴走一條探險的路。
[小故事:樹屋和繩索吊橋的挑戰]
樹屋讓每個孩子都很興奮!但對於每個孩子來說,是不同的挑戰。有的孩子,一溜煙就上了樹屋,快快地走上繩索橋,一步一步邁開大步。有的孩子,先在樹下觀望,等到覺得準備好了,才慢慢地攀爬木梯。年紀小的,我會主動詢問是否需要協助?
*當你克服心中的擔心,願意試著去做一個你很想嘗試的事情,那就是學習與進步的開始! 不論你的速度多快或多慢,不需要跟別人比較,只要是完成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那就是值得驕傲的。 |
第一天下午:
吃完飯回到教室,我們先安靜休息一個小時左右(睡不著的孩子休息一下後,起來做一些靜態活動),再做「廚房實驗室」:紫色高麗菜的變色實驗、還有自製點心。
(這兩個部分,已給參加的家長照片分享和過程解說。在此暫略)
[小故事:自己洗碗]
通常我們共學的時候,也包括這次營隊,我都會讓孩子自己負責自己用餐完後的餐具清潔。當然也會有孩子想偷懶,說「你是大人耶,為什麼你不能幫我們洗?」。我都會說:「我只幫忙你做 "你做不到的事情"。而我覺得你可以自己洗碗,沒有問題。」。如果他當時不想做,我就會分析並堅持:「你可以選擇現在就洗,還是等一下再洗。反正你回家前要自己洗,沒有人會幫你洗。但我不確定放久了會不會更難洗?」而通常孩子評估之後,都不會拖太久。
第一天晚上:晚餐、電影、搭帳棚、洗澡和睡前聊天
[小故事:搭帳棚]
小一小二的孩子,即使有野外露營的經驗,通常也都是大人搭帳棚,小孩協助。這次反正在室內搭,時間又充裕,我讓四個孩子自己想辦法。有一點經驗的孩子喊著「我會、我會」但只顧著自己做卻沒辦法跟大家一起合作,這邊起來了那邊塌下去,很難完整搭起來。四歲多的璘璘可能覺得太難,跑到旁邊自己找書看了起來。三人和我搞了半天總是差一點(其實朋友借我的帳棚有一點點小故障),小羽覺得應該需要全部的人都幫忙才能搭起來,主動跑去跟璘璘說:「我們需要你,你可以來幫忙嗎?」還貼心地幫她把正在看的頁數做標記以便等一下可以繼續看。璘璘來了以後,撐住四個頂點,我努力弄最上面的交叉處,還真的成功搭起來了!
我相信這次的經驗,讓孩子體驗到了如何靠自己解決困難,如何分工合作,而成果又是多麼的甜美~孩子興奮地把睡帶拿進帳棚(先鋪了一層巧拼墊之後),開始躺著聊天。(搭帳時太忙沒有照相,搭好後的照片如下)
最小的孩子睡小帳棚 |
[宿營體驗]
在一個不是家裡的地方洗澡、睡覺,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挑戰(有一點點難),又有一點新奇。很多朋友一起吃飯、一起看電影,聊著有的沒的、自己知道的發現的喜歡的事情,又是一種很特別而難忘的經驗。更不用說在帳棚內、隔著帳棚,與朋友聊天的趣味了~
這次先在室內搭帳練習,下次(暑假)就可以在院子搭帳棚睡覺。再繼續進展,我們就可以去山上、去海邊,進行真正的野外露營了。但是,我希望是靠孩子自己的力量來完成,大人只提供必要的協助、或安全上的照顧。
剛好晚上天氣很冷(冷氣團來襲),我擔心著孩子不知道會不會踢被,睡前、半夜探看,還好大家都睡得很熟,也把被拉得緊緊的。
第二天:山中生活一日體驗
第二天,我們吃完早餐,準備好需要攜帶的物品,就出發去新竹客運竹東總站搭公車。
目的地是「水田林道」。路程約一個小時。
我會告訴孩子在哪裡找到我們要搭的公車路線,並查出可以搭乘的時刻。我們也會在等公車時玩耍(總站還蠻寬敞安全的),或是瞭解票價、比對免票的身高尺等等。
[人算不如天算]
意外狀況1:本來算好搭到「水田部落」站牌後,走路一小段就可到達登山口。可是司機說因為道路施工大車進不去,所以我們只能坐到「新樂」站。還好我開了自己的小汽車,本來是要當作備用車,以防在山上有急需時無交通工具可下山。現在只好用汽車來回接駁,並讓孩子分別在「新樂國小」和水田步道入口前的大草坪等待。
意外狀況2:在山上我有借三年級的大孩子使用相機,結果在一次 "不知道按了什麼鍵" 之後,她跑來說照片只剩下一張!
所以,老天爺讓大家只能自己去山上體驗那裡的風光囉~
*在這個(鴛鴦谷餐廳的)草坪上,孩子興奮地跑上跑下斜坡,躲起來讓別人找不到,還有我們的第一次登山爐煮湯體驗。 |
[小故事:討論 "在哪裡煮?" 過程及結論]
本來的打算是去山上一個橋邊煮湯的,但是有小孩在還沒開始走的時候就已經肚子餓了,而且想要多玩一會。因為時間的確有比預計的晚了(來回接送),而且在這裡要分公糧給大家背,如果先煮了吃,就可以少背一些東西了。
但是有幾個孩子比較想要在山上煮,叡叡說「來投票吧」,我說「我們可以調查看看大家的意見如何?但不要就因此決定。」,調查結果想去山上煮的有三位,想在草坪就煮的有四位。我問叡說:「然後呢?投票完了,可是他們還是想去山上煮啊。如果我們強迫他們照多數人的決定,他們心中一定有著不舒服。」「我們能不能試著瞭解一下他們的原因,然後一起來想一想有沒有什麼大家都覺得舒服的辦法?」
董說了想在溪邊煮,感覺比較有意思。大家想了想,後來我提議:「那我們本來有兩組材料,就改成一組在這裡(草坪)煮,一組在山上煮,如何?」,終於獲得大家一致的同意。
[登山爐煮湯體驗]
我們學習了如何使用登山爐和登山瓦斯來起火,然後取用水龍頭內的山泉水,加上事先準備的玉米農湯包以及玉米粒(匆忙中忘了帶蛋!),輪流做上述那些事還有攪拌、控制火候,最後一鍋熱騰騰的玉米農湯就完成了。大家都一致同意:山上冷冷的空氣中,喝著熱熱的湯,真是特別的享受啊!
[走在山路上]
大家在山路上,看鳥、看花、看石頭,好不悠閒。(發現的植物果實,照片都不見了!實物應該有在小孩帶回家的塑膠袋內吧)
好朋友聊著天,有的孩子則拉著大人的背包玩,或是奔跑一段再等人。沒有人說走不動或不想走。(但其實路程對五歲的孩子來說算不短的)
*還有這個璘發現的落葉地毯,踩在上面真的很厚、很舒服喔~ |
[小故事:搶樹枝]
我跟幾位大小孩走在前面,憶涵跟璘、樹和董走在比較後面。當我聽到聲音回頭發現的時候,董已經搶過了長長的樹枝,樹仍想搶回來,卻被董用樹枝揮到了幾下,開始哭了。
我看出兩個人都想要那根樹枝,但不知前面有何故事?我先請兩人分開,請董不要揮動樹枝,說「看起來你們心裡都不太舒服,我們來一起想想辦法。」一開始試了幾個建議,兩人不接受。我邀請其他孩子加入幫忙想辦法「有什麼方法,可以讓他們兩個人都接受的,覺得舒服的?」
後來璘想到一個方法,說可以輪流拿啊。綺還更精確地建議說:可以到瀑布的時候,再換小樹拿。小樹哭著同意了這個提議。
但不知道是什麼動念,只聽到董說:「我覺得我現在沒有那麼需要這個了。」然後主動把樹枝拿去給小樹。超帥氣的!
大家都鬆了一口氣,覺得真是佩服董啊!
[到達橋邊,煮另一鍋湯,有些孩子下溪水玩]
我先帶第一批到的孩子從橋旁邊走到小溪流邊,取了水準備上來煮湯。幾個孩子想在溪邊玩,我確認有帶毛巾的,並叮嚀褲管捲起,衣服不弄濕,然後看著他們的安全。
妗開始學習自己煮湯,而叡很強地在溪水中找到了螃蟹、蝦子,讓其他的孩子羨慕並想跟他一樣。
我們一面吃著行動糧(水潤餅或是麵包)一面喝湯,玩水的小孩上上下下,憶涵抓不準倒給每個孩子的份量(雖然有問過共幾個人要喝了),後來湯不夠了只得再加水,最後喝的璘評論著說:「這根本不是玉米濃湯,是熱開水裡面有玉米粒而已嘛!」,還真是精確啊。
[時間不夠,沒有繼續前進往瀑布走]
就在這個橋邊,在溪邊的玩夠了,想探險的也走了一小段,然後好幾個孩子說想回家了,剛好我們也需要早點到登山口(以便有時間用汽車接駁兩趟回公車站牌),所以我們也就決定不繼續往瀑布走(下次找爸媽來吧),而是下山回登山口囉。
我們出發前,背好自己的行李,也幫地上的每個垃圾找到主人(要帶去山下丟)。讓山上土地回覆本來面貌:
[小故事:當小孩說「你這樣很吵耶」的時候]
下山時,這三個年紀較小的孩子走在一起,因為綺喜歡在山路上唱歌,有時候會重複同一首歌,有一次璘喊到「你這樣很吵耶。」,我幫她翻譯成比較不具攻擊性的語言~「你是說。這樣的聲音讓你覺得不舒服嗎?那我們一起來想想辦法~」
後來慢慢地,我們研究出怎樣的音量、或是怎樣的情況(唱對方喜歡的歌)會讓一起走的朋友覺得比較舒服?
三位朋友也就能繼續愉快地一起旅行~
*在時間充裕的情況下,讓小孩自己面對真實生活的挑戰,像是算人數和金額、跟司機叔叔買公車票,可以增加孩子對學習的熱情(小孩票價四十幾,對二、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可是有點挑戰性的數學呢),也是成功經驗能建立孩子自信的好方法。 |
[補充2個小觀察 ]
*說出心裡的話:
孩子面對世界萬物、同儕互動,其實有很多感覺和想法;但有時為了事情趕快能順利進行,我們沒有機會讓他充分表達。那真的很可惜。我在面對孩子的時候,總是盡量把該做的事情給予很寬鬆的時程,當孩子有話想說的時候,我會靜靜地等待,用眼神詢問,常常會聽到許多有趣或是深刻的感覺或發現。(可惜沒有時間一一記錄下來)
有的孩子,從 "想" 到 "說" 會需要比較多時間,中間會有空白時段,我也示範給其他孩子看:當你可以靜靜地等待,就能聽到她真實的聲音。孩子慢慢也學起來了,我有一次看到妗彎下身子詢問另一位孩子,並且耐心地等待她回答,讓我很感動!
*我發現孩子很喜歡 可以滾來滾去的東西:
平常的圓球、彈珠就不用說了,(下面這張是彈珠滾道)
孩子還喜歡讓自己也滾來滾去:
像這樣讓本來直立的帳棚倒下來、順著圓弧度滾著,或是在新樂國小的一個水泥斜坡上,不同的孩子不約而同想到了橫躺著滾下坡的遊戲;只有安全上無虞(還有媽媽們洗衣服辛苦了!),我會讓孩子盡情地嘗試。透過這些嘗試,不但有趣,更是孩子認識世界的方式。
結論
我所努力的,似乎是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介紹有趣的事物給孩子,讓孩子能發展出自己面對世界的態度和方法,創造自己和同伴們一次次獨特而難忘的體驗與回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